4月29日晚,河北石家庄大剧院内灯火璀璨,戏韵悠扬。作为山西唯一一部参演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的大戏,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展现了山西“戏曲大省”的深厚底蕴。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其前身是始建于1938年的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建团以来,名家辈出,推出了多部优秀剧目,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剧院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被誉为“上党梆子第一团”。
“这是剧院自2016年10月赴冀参加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上党梆子《三关排宴》后,时隔七年再次踏上燕赵大地,唱响龙啸凤吟的上党梆子。”一级演员、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陈素琴告诉记者。
本次会演是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推动戏曲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旨在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戏曲剧种交流互动、增强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月26日的开幕式上,陈素琴演唱上党梆子《大登殿》选段。作为太行山上的小地方剧种,上党梆子和全国各大剧种同台演出,毫无违和感。
29日上演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是由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牵头打造、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倾心指导、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创作演出的一部爱国主义红色题材革命现代戏。全剧塑造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深处一个山村中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个从未走出过太行深山的农村底层妇女,她既有为求生存只顾小家的偏狭,又具有善良干练的精神。但在抗战的炮火硝烟下,面对重重艰难的选择,母亲赵氏最终舍小家而救全村,并保护八路军遗孤,生动再现了太行山区军民团结抗敌、打击日寇的烽火岁月。
《太行娘亲》聚焦抗日题材,展示的是平凡的母亲,凸显的是一个农村女性英雄人格的迸发与成长。这样的故事正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基层不断觉醒的说明。纵观全剧,赵氏这个在腥风血雨的民族抗争中、在命运多舛的遭遇中,艰难完成了性格转变和人性升华的母亲形象,是一个可以感染当代观众、具有现代启示价值的典型形象。
《太行娘亲》先后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虽然多重荣誉加身,但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始终坚持让获奖作品走出“荣誉室”,走到百姓中去。自创排以来,该剧一边走出太行山,走向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一边坚持深入基层农村演出,演出一处,感动一处,深受欢迎。
此次会演除了线下演出外,还在“文艺中国”视频号实时网络直播,全国各地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一饱耳福,了解山西戏曲的魅力,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上让人敬重和感佩的太行儿女。
山西是戏曲大省,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根据2016年文化和旅游部普查结果,全省现存戏曲剧种38个,占全国总数的11%,是拥有地方剧种数量最多的省份。记者了解到,此次除了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入选大戏展演,还有晋剧折子戏《教子》入选“名家传戏”专场演出,蒲剧折子戏《火凤凰》、晋剧折子戏《黄逼宫》入选“青年戏曲人才展演”专场演出,展示山西省戏曲艺术综合实力和发展成果。
(图为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剧照和会演现场 由演出方提供)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