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文化访谈

我与曲艺的文化情缘——陈步峰

2025-01-21 作者: 陈步峰 来源: 河北文化网 访问量:21.64万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

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

因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是“口语说唱”,所以曲艺的艺术形式相对地比较简单:人员较少、场地不限、一人多角、简便易行、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且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能言简意赅及时有效创作出与时代相呼应的作品,被称为宣传战线的轻骑兵。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和十足的韵味使听众享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美感。因此,曲艺一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我是曲艺的学习爱好者。在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学习采风中,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和快板书的皮毛,有时为了助兴,也会斗胆来上一段京东大鼓或其他曲艺形式以烘托会议主题,并获得大家的点赞鼓励和掌声。

我与曲艺有缘。源自孩提时代的曲艺启蒙。除了在收音机(矿石收音机)听相声、打鼓、快板书外,主要是坐着小板凳或坐在地上、站在大街上、院子里、甚至爬到树上房顶上欣赏全国“曲艺标兵”孙来奎演唱的北派西河大鼓。新中国建立前夕,孙来奎由大连说唱团长回到冀州田村人,为家乡人民演唱鼓书,足迹遍布冀县、南宫、威县的较大村镇。“放下鼓板拿起锄杆,放下锄杆又拿起鼓板。”他既演唱传统曲目,也演唱自编新鼓词。抗美援朝时,编唱了《可爱的祖国》;开展互助组运动,编唱了《互助组的棉花》;合作化高潮时,编唱了《二大娘下地》等。其中,《新旧接生法》(在全省曲艺汇演中获二等奖推荐参加全国曲艺汇演)《 红布衫》《烈火金刚》《刘四姐》《郭庄民兵营》《抗震模范王凤琴》这些新曲目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积极鼓动作用。

孙来奎博闻强记聪明伶俐,现场创作能力极强,“聊上十分钟,能唱十小时”“一人能说千家事,一鼓能点百万兵。”上讲天文、下说地理,人们都听得入了迷。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捧腹大笑,有时眼含热泪,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孙来奎博采众家之长,行腔雄浑,字正韵圆,口齿清楚,节奏明快。他靠说唱塑造的古今人物栩栩如生,书中的喜怒哀乐,通过他逼真演唱引起听众共鸣。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也要向孙来奎那样运用曲艺形式讴歌时代服务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孙来奎应该是我的曲艺启蒙老师。

我与曲艺有缘。源自在学生时代有幸成为文艺骨干,是吴吕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经常照葫芦画瓢的表演快板、数来宝、对口词、三句半和天津快板,还曾经到公社所属的18个大队巡回表演。水平虽说一般,但扬正气接地气、弘扬主旋律、且紧贴时代主题,深受百姓欢迎。

我与曲艺有缘。源自1972年担任吴吕人民公社广播员,经常播放自己喜欢的马季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李润杰的快板书《立井架》、梁厚民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董湘昆的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和单弦联唱《铁打的骨头举红旗的人》等曲艺节目。

我与曲艺有缘。源自1974年到北京卫戍区服役,一直在政治处搞宣传,1975年接待了北京曲艺团到炮团体验生活,近距离欣赏了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和李金斗赵世忠的相声《二嫂子》等精彩的节目。在担任宣传股长和教导员期间,也组织鼓励指战员学唱曲艺名段。

我与曲艺有缘。源自在全国各地培训咨询服务文化和服务文化采风团采风中,经常即兴演唱京东大鼓《做人就要干点实事》《送女上大学》和单弦联唱《铁打的骨头、举红旗的人》等,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十年,我从在全国培训咨询服务文化转型专注于本土文化建设,与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省文产会、省白研会、省市曲协等单位组织策划了百余场文化强省系列研讨会座谈会演唱会,组织策划了数百场文化公益活动,其中先后为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和快板书的造诣颇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组织了系列研讨会、演唱会,也时常应邀为一些曲艺界的拜师、表演活动赠送书刊书画即兴致辞助力增辉。

我还积极呼吁,要不失时机地为活跃在舞台炉火纯青的艺术家(包括中青年艺术家)适时的举办研讨座谈报告会,更好的传播传承光大曲艺艺术。

总之,我是曲艺的爱好者、参与者、学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寄希望于我们的曲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艺术长青。


(注:作者陈步峰系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委员会高级顾问)

上一页: 传合事非遗 承正太匠心——合事旗袍专营店入驻正太饭店 下一页: 没有了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