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对,手抬高一点儿!仔细听着音乐,跟着音乐走……”在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彩排现场,舞蹈设计耿丽丽正紧盯舞台,对演员的动作进行修正和指导,从身段到眼神,从动作到队形,严厉又专注。
“这是一部反映我家乡河北抗日小英雄的一部剧,所以我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次担任舞蹈设计,是时隔二十年回到家乡进行创作,从高考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后,我便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工作了。”走出排练场,刚刚那个严肃又严谨的耿丽丽目光轻柔、温暖和煦。谈及《少年英雄·王二小》这部剧,她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这部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日本鬼子来扫荡时,让正在放牛的二小带路。王二小就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他自己壮烈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故事。”耿丽丽说,虽然工作后老家河北只是为数不多回乡探亲之地,但是这次参与家乡剧目的创排,还是让她一下就找到了主场的感觉,创排前还和导演翁国生打趣说“河北是我的地盘,到了这儿,您得听我的”。
《少年英雄·王二小》是耿丽丽和导演翁国生再一次合作创排戏曲舞蹈的剧目。2006年,创排婺剧时,她便与戏剧舞蹈结缘、与导演翁国生结缘。她坦言,翁国生导演对人物刻画、舞美、舞台的整体效果等方面非常专业,那一次合作让她对舞蹈的满腔热情得到抒发。从那时,她对戏曲舞蹈有了深厚情感。
王国维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可见舞蹈是戏曲的表现要素之一。在耿丽丽眼中,戏曲舞蹈较之现代舞更具韵味,编排戏曲舞蹈是以中国古典舞为基础,结合人物心态、造型、情感变化等要素,能够将情景表现得更加唯美并且极具特色。
初排《少年英雄·王二小》是2020年8月,石家庄正值盛夏,挥汗如雨的季节。在来排练厅之前,耿丽丽便已将舞蹈动作全部设计好了,但当她来到河北省京剧研究院小剧场和演职人员第一次排练时,却深感之前精心创作的舞蹈动作很可能无法亮相于舞台,因为本次参演的演员大多来自河北省艺术职业学校,所学专业多是京剧、河北梆子,动作是依据锣鼓点的变化进行转化,而这部剧是现代戏曲舞蹈,放的是音乐,孩子们的动作变换和旋律无法同步。这对于舞蹈动作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她当机立断:“全部推翻,重新排!”
日复一日,排练、修改……耿丽丽和演员们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排练,每个人都在克服自己的困难、都在不断地突破自我。“在我提出要求时,他们便非常努力地去达标,时常看见他们聚在一起一直排练,直到达标为止。”
作为一部儿童京剧,参与这次演出的人员年龄跨度很大,最小的演员才十一岁,最大的演员已经五十多岁了。耿丽丽说:“咱们京剧院里有一位老师,在剧中饰演二小的玩伴银华。她在台上跟孩子们站在一起时毫无年龄差,动作不打一点折扣,私下聊天时才发现她已经近50岁了。但是,她一上舞台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以至于她不说,我都不知道她的膝盖是有伤的。”
耿丽丽说,加紧排练一个月后,好不容易动作磨合好了,却因为疫情演出延迟了。等再次排演时,有些小演员已经毕业离校了,不得不重新筛选一批小演员,之前的工作就又要重复一遍。
“因为我们是编排群舞,想要跳齐很难,大家要相互磨合很久。十几岁的孩子高矮胖瘦也不一样,只能一个一个纠正,例如手臂伸直的动作,个子高的孩子手臂则需要稍微弯一些,这样远处看去大概是一个整体。”耿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还不忘摆动作。
耿丽丽说,《少年英雄·王二小》面向群体是青年一代,所以较之以往的京剧更多加了童趣性。在剧中,会用到凳子,但是凳子并不是一个摆设,在舞蹈设计中会将孩子们和凳子都结合一起,演出时孩子们会钻凳子、上凳子、扛凳子,更甚者还会拿凳子扔、跳、转。
谈起剧中舞蹈设计,耿丽丽还透露,剧中舞蹈最大的特点便是将剧中的“牛”做了改变。在剧中,王二小会跟牛有互动,能看到舞台上的牛会唱会跳。“当初拿到导演给我的这个要求时,我也很头疼,以往都是舞狮,南狮、北狮都很常见,要让牛动起来真的是头一次。”
传统印象中,牛是慢悠悠的,要让牛在舞台上唱跳“活”起来是很难的。耿丽丽在舞蹈编排上结合东方的舞狮、西方的斗牛舞,才使得剧中的小放牛脚下步调编排得轻快起来。
如何让经典剧目焕发新的生机,真正“活”在百姓心中,是每位主创人员的追求。《少年英雄·王二小》便是要打破常规,做不一样的儿童京剧。“我们对观众的定位是偏向于年轻化,想要培养新一批的小戏迷,所以剧中的台词、旋律会更加贴近孩子们接受的范围,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尝试。”
接受采访当天,耿丽丽的声音是沙哑的,讲话还有些吃力。离乡二十年,重回家乡便被委以重任,她说:“这次有机会参与进来,我想让家乡的特色剧目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我必定尽百分之二百努力,让我们河北的文化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出来。”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