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政务发布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沧州行动

2017-12-13 作者: 张亚君 来源: 访问量:53

沧州西部文化设施鸟瞰

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



    沧州市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作为地处东部沿海的三线城市,沧州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快,文化需求相应增大,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既拥有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化服务队伍素质增强、文化产品不断创新等优势,也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础薄弱、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服务项目供需不合理、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短板。因此,对于沧州来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如何承担好创建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如何建设具有沧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沧州市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行动指南,既发挥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丰富的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格局。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的要求,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在图书馆设立理论自习室,掀起全民阅读的高潮。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沧州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明确提出强化使命责任,积极主动作为,以负重前进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交出示范区创建的优异答卷。

    调动社会力量,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10月,“文化八仙桌”、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等50家组织和单位成为“文化干细胞”先期试点。实施“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是沧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机制研究”课题的重要实践。

    创建示范区,过程在创建,目标在示范。只有探索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且可借鉴、可复制的新经验、新做法,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示范区。沧州市委书记杨慧倡导结合沧州文化梳理沧州文脉,用文脉来滋养沧州文化的发展,让政府和社会力量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需求结合、优秀传统道德和当代核心价值观结合,共同推动示范区建设。为此,沧州市立足实际,深入探索,按照“文化为社会、社会办文化”的理念,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组成课题组,确立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机制研究”课题,并大力实施“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目前,《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已相继出台,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沧州市图书馆率先进行理事会试点工作,群艺馆、博物馆市县联盟得到文化部专家的肯定,各项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化志愿者是沧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在2016年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2017年第16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中,都有文化志愿者的身影。截至目前,沧州市已命名并授牌231个单位为首批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6000余人,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50多个。广大文化志愿者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图书馆讲座培训、图书导读、博物馆讲解、文艺演出、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

    沧州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原则,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方法。其中,沧州市图书馆的“遇书房·经典阅览室”项目被评为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晓岚阁”分馆、“天合·耳语”城市书吧、“爱可儿”少年儿童城市书吧等9个城市公共阅读场所有效扩大了服务范围,真正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城市的东西南北,延伸到老百姓身边,使更多市民能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夯实过程管理,打好创建“攻坚战”

    自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这项工作即成为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等沧州市顶层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沧州研究制定了《沧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若干制度规定》,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例会、专家咨询论证、专家跟踪指导、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群众评价反馈、经费管理、宣传报道、档案管理等22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文件,基本形成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过程管理。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全市上下形成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工作态势,为了坚决打赢创建“攻坚战”,沧州市领导多次研究调度,对创建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沧州市创建办对照验收标准梳理任务清单,做到问题整改措施明白、推进流程图明晰、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了“一月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的督查机制,对存在的问题以沧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创建办的名义联合进行每周通报。创建过程中,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36个部门协调联动,调动全市的力量开展精准创建。

    为进一步营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氛围,沧州市以新闻宣传、网络宣传和社会宣传为抓手,形成持续集中、覆盖面广的宣传局面。截至目前,本市“两报一台”发布创建相关消息890多篇(条),省级媒体发布报道63篇(条),国家级媒体发布报道48篇(条);沧州市内公共交通、文化场所电子屏无间隔播放宣传口号,发放公共文化宣传海报和宣传品共计5万份(件);沧州市河北梆子剧团、京剧团、杂技团等文艺团体和文化馆站也利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等时机,积极宣传创建工作,成为打赢示范区创建任务“攻坚战”的生力军和宣传队,有效提高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完善四级网络,设施建设紧锣密鼓

    在中心城区,沧州图书馆、沧州博物馆、沧州体育馆、沧州荀慧生大剧院、沧州名人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已成为沧州亮丽的文化名片。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改(扩)建工程已完工,群众艺术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县级“两馆”和“一站一中心”基础建设进入快车道,一座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截至目前,沧州市共投资近10亿元,新建“两馆”项目11个、改扩建项目6个。在河间市,镇企共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党委、政府把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强了全镇文化实力。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依托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重点工程,沧州强力提升“一站一中心”建设水平,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逐步建立并日臻完善。

    同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既要“键对键”,又要“线连线”。沧州投资建设了沧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建成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7个,以三馆为依托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延伸到县、乡、村,集信息发布、文献检索、信息咨询、借阅预约、讲座展览等于一体的在线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实现全覆盖。遍及乡村的农村大喇叭,也在用崭新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让党的声音到达最基层。

    打造特色文化,形成地区品牌格局

    今年6月,经过精心准备,吴桥杂技、沧州武术、沧州舞狮的表演者,以及从沧州“百姓乐”公益大舞台走出来的“群文明星”,登上央视“群英汇”舞台,展示了沧州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沧州市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形成了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品牌格局。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专门部署了杂技节目“六进”公益演出、杂技庙会和文化惠民专场。沧州市级财政出资180余万元购买地方戏,组织送文艺下乡、送戏下乡、图书流动服务等送文化活动1000余场。经过逐级申报、层层把关、专家研讨,已在全市梳理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项目和亮点选题近70个。此外,黄骅乡村音乐节实现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弘扬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瑰宝肃宁武术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沧州市也在努力实现区域文化的共建共享。

    对外彰显沧州魅力,对内丰富文化内涵。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冲刺阶段,沧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努力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上一页: 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创佳绩 下一页: 文化惠民卡激活省会演出市场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