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文化访谈

两会声音|张妹芝:乡村旅游是短板,也是潜力所在

2019-03-13 作者: 秦丹华 来源: 访问量:190

20190311084038_840.jpg


打树花、看花灯、点旺火、喂门环……春节期间,这些最土、最地道的年俗,为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吸引了众多省内外的游客,几乎一房难求;夜晚在城楼上眺望灯火簇拥下的古城,白天徜徉在人潮拥挤的民俗庙会,春节期间的正定古城,即便政府部门都敞开免费停车,还是一位难求……

 

火热的旅游场景,既显示了民众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说明日益多元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当然,与此同时,旅游景区也暴露了在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上的一些短板。

 

据统计,2018年全国出游人次已经达到55亿,人均年出游人次已经接近4次。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均超过总数的40%,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超过34%。

 

如果说逛展览、看演出是城市出行的文化选择,那么,参观古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和体验非遗则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

 

据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张妹芝介绍,两者相加,几乎占据了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半。文化资源的无穷魅力得到了旅游市场的充分印证。

 

“这说明,全域旅游的时代来了!”张妹芝说。

 

在张妹芝眼中,全域旅游就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每一个地方都能让公众收获不同的体验和享受,所有的地方都能成为好去处。

 

因此,全域旅游也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设施、服务很难满足公众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很多人的乡村旅游体验并不是很好。

 

“无疑,乡村旅游是我们的短板。”张妹芝说,“我们需要做的是补短板,强弱项。”

 

乡村旅游发展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同质化。“因地制宜地打造旅游特色是关键。”张妹芝说,“现在我们旅游的人均消费相对较低,旅游收入大部分来自门票,占比近70%,无论特色农产品还是文创产品,能带走的旅游产品非常少。”

 

“短板意味着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张妹芝说,“河北省将把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广作为着力点,文化和旅游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文创产品研发,让老百姓把文化带回家。”

 

文旅中国客户端原创 责编:刘岩


上一页: 两会声音|刘莉沙:送戏下乡也能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页: 西柏坡寻根探源:不忘初心“赶考”再出发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