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历史遗迹、革命文化交融相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2022年冬奥会等为河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文化和旅游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文化“一工程五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量质齐升,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预计全年全省接待游客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2019年,河北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支持下,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河北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办好第四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平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精品,统筹举办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推介招商会、文创大赛等活动。
二是出精品、攀“高峰”,推动艺术创作迈上新台阶。按照省委提出的“一部好戏”“几个一批”等要求,瞄准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现实题材艺术创作,打磨提升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塞罕长歌》等优秀剧目,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院团和演员。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大力创建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打造龙头精品,培树知名品牌。力争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
四是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指导唐山市做好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开展文化和旅游扶贫富民工程,落实双创双服文艺宣传“七进”演出、景区门票价格优惠等惠民措施。实施通景公路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构建省市文化和旅游云大数据平台,开发推广系列文化和旅游APP,实现“一部手机游河北”。
五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意见,推进赵王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助力冬奥文物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抓好长城重要点段、正定古城隆兴寺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加大博物馆、纪念馆开发力度,拓展文物展览交流。举办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推动“非遗+扶贫”国家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是强化监管服务,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繁荣有序。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市县执法队伍建设。扩大“阳光娱乐”活动影响力,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抓好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七是加强宣传推介和交流合作,提高河北文化和旅游影响力。精心筹办第17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加大在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创新开展新媒体宣传,举办2019河北文化和旅游发布、“9+10区域旅游合作会”“周末游河北”等活动,深耕京津市场,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等中远程市场。重点针对“一带一路”国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设河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借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开展宣传营销,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
八是加快协同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领域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圈,加快建设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出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深化144小时过境免签和离境退税政策的实施。全力支持建设雄安新区、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组织筹备冬奥赛区文化旅游活动。争取联合承办2022年中国艺术节。开展“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借助第五届京津冀非遗大展、北京文博会、天津文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加强文化合作交流和宣传推介。
力争到2019年底,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攻坚、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力争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新的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五大体系”基本完善,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接待游客7.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9%以上,加快向文化和旅游强省迈进。
(作者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