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博物馆

如何修复文物?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成果展给你答案

2019-01-05 作者: 张莹莹 来源: 访问量:215


书画的欣赏、保存和维护均离不开装裱,故有“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之说。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旧书画留存至今,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各种原因,会出现变色、霉烂、蠹蚀、酸化、断裂等病害,影响其观赏和保存,严重的会直接危害书画存亡。对已产生病害的古旧书画进行保护、修复,以恢复其原貌、延长其寿命,是博物馆一项重要工作。长久以来,古旧书画的保护和修复技艺,由于种种原因而秘不示人。

 

 20181228日,由河南博物院与开封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古艺新生 匠心传情——河南博物院首届文物保护成果展(书画篇)》在河南博物院开展,这是河南省首次把昔日神秘无比的古旧书画修复技艺从幕后搬到前台。

 

首次将书画修复技艺公开展示

 

“以前只是对古旧书画感兴趣,不知道修复古旧书画的重要性,更不了解它们的修复技艺,这个展览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元旦当天,河南工业大学大三学生赵浩然在展览前感慨,在这里有了意外的收获,不仅可以通过展板了解了传统修复技术的主要流程,还有幸被河南博物院的专业的古书画修复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了“真经”。

 

据介绍,此次《古艺新生 匠心传情——河南博物院首届文物保护成果展(书画篇)》的策划,源自于“开封博物馆书画修复项目”。2017719日,河南博物院与开封市博物馆古字画修复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受开封市博物馆之托,河南博物院为该馆51件套(73幅)书画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并代为培养修复技术人员。两馆文物修复师,用时18个月将这批书画文物修复完毕。此次成果展以“开封博物馆书画修复项目”中的一批藏品为基础,又从河南博物院近年来修复的古旧书画文物中遴选了一批珍贵书画作品,共117幅,以飨公众,并将于2019113日结束。

 

“本次展览是河南省首次将书画修复技艺展示给公众,不仅揭秘了鲜为人知的古旧书画修复奇妙技艺,同时展示了文物修复过程的艰辛”。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称,此次展览是河南博物院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文物保护与陈列展示有机结合,及先进运作理念的一次全新尝试。

 

“以往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修复时秘不示人的,这个展览体现了新时代博物馆开放、透明、包容的理念,展览不仅是修复成果的展示,也是通过展览让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给予监督和支持,开封博物馆非常有幸参与这个展览。”开封博物馆馆长曾广庆说。

 

已实现传统与科技的结合


“古书画修复,我们一般先要对它进行前期的病害调查,然后针对书画病害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不同的修复方案,工艺会略有差异。但通常都需要拼对、除尘、清洗、揭“命纸”、补洞、垫条、全色、染纸、装裱9大修复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一幅古书画的修复周期至少需要3个月甚至更多。”河南博物院书画修复室负责人、副研究员曹晋告诉记者。

 

 在本次成果展的作品中,河南博物院院藏的清代钱山青《山水图轴》是曹晋认为修复难度最大的一幅。曹晋告诉记者,此画是绢本书画,绢本书画跟纸质书画比起来,其材质较难保存,寿命也相对较短,容易出现老化、糟朽、脆化等病害。绢本书画修复过程中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下画心容易崩裂,在修复时需要格外注意。

 

 “为了上展,我们选择把《山水图轴》放在较为干燥的冬季修补,但在最后上壁时,它还是出现了崩裂,为此我们专门添置了加湿器等设备,重新对其进行了修复。”曹晋称。

曹晋从事书画修复工作已经有15年,参与过数百件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她对文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深有感触,"从最初的每一个工序都是纯手工,到现在一些先进的科技加入进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曹晋说,目前河南博物院书画修复技艺在继承优良的传统基础上,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本体、病毒程度、酸度等进行检测分析,实现了传统与科技的结合。

 

将常态化推出相关系列展览

 

据介绍,河南博物院历来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自1927年成立,便开展了对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在书画修复方面,于1961年正式设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并多次委派专业人员到北京荣宝斋、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学习深造,跟随著名的书画装裱名家如“京派”裱画圣手张贵桐、“海派”三生的洪秋生等老一辈修复名师学习修复技艺,兼得南北方技艺之长,又结合中原地域特点,经过不断探索,使得河南博物院的“装裱修复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河南博物院书画修复人员的装裱修复技艺不断提高,逐步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各种科研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同时,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先后为省内各地市文博单位甚至国外文物保护机构培养装裱修复技术专业人员百余名,帮助兄弟单位编制文物保护修复设计方案数十个,承担本院和兄弟单位多个修复项目,用不变的匠心和高超的技艺,化腐朽为神奇,使数以千计的残损古旧书画重新焕发生机。

 

“今后,河南博物院在与兄弟单位的合作中,还将继续遴选有代表性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有计划、常态化地推出相关系列展览,争取将此系列展览打造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个新门类、新品牌。”马萧林称,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也是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探索,更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加全面了解文物、了解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文旅中国客户端原创  责编:路雪


上一页: 河北省博物院理事会共商谋略再出发 下一页: 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