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秧歌。图片源于网络
近日,以“发现民族瑰宝、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纪录片拍摄工程在定州贡院广场启动,开机拍摄定州秧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主任张刚,中国旅游电视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耿德文及定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群等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定州秧歌》纪录片开拍进行揭机。
定州秧歌又名“定县秧歌”“大秧歌”“稻秧歌”,是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因发源地在定州而得名。2006年,定州秧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剧种与河北的梆子、老调、丝弦、哈哈腔等剧种风格迥异,剧目内容多来自老百姓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仪式上,刘占文指出,定州秧歌是定州的一种文化象征性符号,在冀中很有影响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此次拍摄将利用戏曲纪录片特有的功能,全面清晰详实地记录、介绍定州秧歌发展的脉络和特有的艺术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定州秧歌,让更多的人认识定州秧歌、了解定州文化、欣赏定州风光,不断提升定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把这部纪录片拍成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传播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经典之作,不断激发中国传统戏曲活力,全面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曲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现象日益突出。为推动地方戏曲艺术健康 发展,促进舞台艺术全面繁荣,文化部开展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对普查出的地方戏曲剧种进行了大力保护与扶持。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纪录片拍摄工程将以影像的形式,纪录地方戏曲剧种的演变历史、发展现状,展现其独特魅力。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