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11月3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专家座谈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厅非遗处、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桥县人民政府、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刘国江、吴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秀梅分别就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的筹备建设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会议邀请了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王鑫,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顾问杨越明,北京建筑大学特聘研究员、北京古桥研究院顾问王锐英,河北卫视《燕赵传奇》制片主任、《非遗》制作方负责人陈国栋,河北卫视《非遗》《地名探源》系列节目撰稿人石丽娟等专家学者出席。专家对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申报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对我省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生态保持良好的区域进行汇总梳理,推荐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储备资源。
杨越明提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视角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重视传承保护、活态利用,突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对经济指标是否有提升、对社会凝聚力和包容力是否有促进、对自然环境发展是否有影响几个方面来衡量文化生态保护的成效,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重要关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乡村振兴的协同关系。梁勇就我省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脉络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沧州市提出了建设“河海狮城、文武沧州”的文化形象,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不仅带来了沧州经济的发展,而且催生了文化的繁荣兴盛,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大鼓曲艺从运河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专家们还指出,雄安新区、曲阳县等地文化生态特色鲜明、氛围浓厚,也具有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良好基础。
李新杰指出,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领域的重要任务,对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新杰强调,沧州市和吴桥县近年来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提出,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工作思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力支持、市县协调联动、紧密配合,开展大运河(沧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建设工作,使大运河及其相辅相生的杂技、武术、曲艺大鼓等特色文化得到全面保护、有效传承、科学利用。推动雄安新区、曲阳县等地深化提升本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进一步建设。挖掘唐尧根祖文化底蕴,厘清文化脉络,储备文化生态资源。要认真组织编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重视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协调共生,重视区域内的人权保护,依法依规开展建设工作。
李新杰要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突出河北地域文化特色,彰显燕赵人文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