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平,1956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1年 毕业于中央美院进修班,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获奖无数,被中国美术馆以及海外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在油画传入中国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其中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则是少之又少。我国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在评论中说过:“闫平无疑是当代写意油画创作富有代表性的画家,是继潘玉良、关紫兰、李青萍等之后以大气豪情抒写女性生命意蕴的写意油画大家。”闫平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同时具备了东方水墨式的写意性和西方绘画表现主义的激情,十分强调绘画的本体语言,讲究形与色的表现力,体现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至善追求,她贴近生活的绘画题材也凸显出了绘画的趣味性。
①《美人蕉》
因为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关注闫平的绘画,相继欣赏阅读了许多她的作品和相关评论。她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难以归类于某家某派的风格标准,而是运用综合的手法来表现瞬间的情感意象。她在绘画上像国内许多画家一样受到马蒂斯和毕加索的影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画面色彩是介于印象派和野兽派之间的。她对色彩构成的把握非常准确,对色彩关系掌控的十分纯熟,通过加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独特艺术见解,使得她画面上最引人注意的是色彩的生命力和画面色彩的对比关系。她的色彩灵动不死板,尤其是对比明显的亮色与固有色色块分割大块集中,显示出丰富的基底质感,显得利落自如,使画面生机盎然。闫平作品中常常运用单纯饱和的色彩,并加以小面积的补色,甚至从颜料管中直接挤出纯色来用,使得画面在保持和谐的同时有着强烈的对比,有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画者带来强烈的观赏快感。
例如她的花卉静物作品《美人蕉》①,这幅作品整体上色调明快,红花绿叶的对比尤为强烈,红绿交织的画面能迅速抓住读画者的眼球。在画面中央作为主体物的美人蕉,似火的花朵和翠色欲滴的绿叶让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幅作品看似结构简单,可每块颜色都紧密联系,是画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黄色屏风使蓝色的背景不会显得冷清和单一,屏风上勾勒的线条又不会使其单调死板。花瓶蓝色的投影纯粹而直接,使花和人相连在一起。背景大面积的蓝色也分成了明暗两部分,与灰紫色的桌面、黯然的“美人”共同组成这幅形式感极强的作品。画中的几块颜色组合在一起使得画面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还塑造出画面的空间感,让读画者在画面营造出的氛围中陷入遐想。
②《温暖》
实际上在被闫平作品上引人注目的色彩所吸引的同时还不得不感叹她画面上那极具个人特色的笔触。她豪放大气的笔触力透纸背,使得许多男性画家汗颜。她的笔触带有情绪,她非常注重出笔方向和变化节奏,画面上肆意奔放的笔触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东方写意的韵味。尚辉在评论中这样说过:“意象油画的写意精神,最终归于中国书法性的用笔特征。这是闫平等中国油画家高于马蒂斯和毕加索的地方,闫平的那些意象色彩无不借助于书法性用笔时的精神状态而把精、气、神灌注于作品之中。她的笔法既有碑派的浑厚与粗犷,也有帖学的灵秀与洒脱;既有横扫的刚猛,也有点石成金的凝炼准狠。”
她的用笔还融入她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闫平作品的画面上随处可见的是颜料在画布上扭转、堆叠、翻腾,那些颜料形成的沟壑和痕迹使人触目惊心。也有松动轻快的笔触,透过颜色还能见到画布的底色,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这些笔触看似随意甚至有些凌乱,但也因此使得她作品更具生命力。在她的作品中根据不同需要各种薄厚、宽窄、长短、疏密的笔触,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律动。闫平作品中具有鲜明特点的笔触显然已经成了一个她画面的突出特点。
她的笔法粗中有细,就如她的作品《温暖》②中,画面上遍布她肆意挥洒的笔触,画面中间宽大厚重的笔触,背景和地面上则是细碎紧凑的笔触很好的掌控住了画面的节奏,简单直接的把两位主人公烘托了出来。大面积的红黄蓝三原色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被三块颜色包围起来的女主角依偎在正在化妆的男人怀里,时间仿佛被定格在画面上的这一瞬间,让读画者被画面上透露出的这大世界里的小温暖深深感动。正因为她曾经在农村的生活经历,所以对他们有着复杂的感情。通过这一系列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底层小戏班艺人的台前幕后和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她又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融入到自己笔触中,让画面富有感情,再加上她绚丽的色彩,把女性细腻的内心情感展现给了观众,让我们在视觉和心灵上得到双重的享受。
③《母与子》
绘画作品的题材犹如灵魂,是每幅作品的根本要素。闫平作为当代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作品的选材体现出了她极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闫平作品的题材大都取决与身边的生活场景,一花一木、一虫一草都能成为她的创作素材。她在接受访谈时说:“每一幅画都是琐碎生活的影子,是我的日记。日记里写着我的秘密,我用自己的色彩符号方式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她的生活单纯而朴素,她很享受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生活,她的生活感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闫平说过:“我的生活平淡而宁静,我像所有的母亲、妻子一样每天以最快的速度忙家务,然后独自去画室,都是柴、米、油、盐、酱、醋、儿子、丈夫……”
说起“母与子”这个题材,其实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圣母、圣子的作品,那些画中的“母与子”交相辉映,充满人间温情。这个题材也始终被女性艺术家关注,后来的美国著名画家卡萨特,德国著名版画家珂勒惠支都创作出了大批关于亲情母爱的作品。闫平也在不倦地探索这个题材,正因此许多人把闫平看成是中国的卡萨特,两位女性艺术家都很重视绘画性和色彩语言与笔触的运用,只是闫平在对西方现代艺术深有研究的同时,还具有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修养,使得她的画面更具有中国画的写意性,也因此使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闫平《母与子》③系列作品中,闫平以母亲和孩子作为主体,抓住最为平淡、温馨的场景,画面中母亲哄着孩子嬉戏玩耍,或喂食或阅读……孩子则依偎在母亲旁或撒娇任性或安然熟睡,闫平通过自己个性鲜明的表现手法使母爱的温柔和幼儿的稚嫩跃然纸上,她把母亲与孩子的温情时刻描绘的淋漓尽致,把母子亲情表现的细腻动人,感人至深。正如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著作中提到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④风景写生作品—《克举在写生》
说起闫平的绘画题材不得不提起她的风景写生作品④。她极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法使西方画派主观光色的描写与中国书画的意象观照与写意表现深度融合。她用夸张的手法把所见之景的色彩饱和度进一步提升,加上具有强大张力的线条,使她的风景写生作品充满自由浪漫的诗情画意,形成一种让人着迷的旋律,通过画面就能使人感受到她在作画时的激情和自信,看过之后直呼过瘾。
当代著名艺术家水中天在评论中说:“闫平的绘画,给焦虑沉重的中国人环境,吹来了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
通过对闫平绘画艺术的探究,我们发现作为当代极具代表性的女艺术家,闫平的绘画艺术在当代画坛中独树一帜。在艺术修养上闫平不但兼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还汲取了西方现代绘画的精华。她细腻敏锐的艺术嗅觉,让生活中细小的事物都能成为她创作灵感的源泉。她以当代女性特有的视角将自己的艺术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用极具个人特色的绘画语言呈现在画布上,并且将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精神境界完美融合在一起,使她的作品体现出自然、质朴的美感,富有感染力,意味深长,让人过目不忘。让读画者能够感受到她对于艺术迷恋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生活的热情似火。然而就在她看似一挥而就的背后,也不知埋藏了多少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与苦心运营。
闫平这样说过 :“我感到幸运的是:我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艺术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我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说话,并且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作者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张希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