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丰宁“非遗+扶贫”、“非遗工坊”、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非遗保护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考察团的一致认可,考察团嘉宾代表纷纷“点赞”丰宁非遗。
丰宁作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非遗+扶贫”工作体系。为确保“非遗+扶贫”落地,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的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2018年以来,丰宁共建立了8个“非遗工坊”。“非遗工坊”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周对每个工坊进行培训,让当地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或相关技能。目前全年累计举办培训100多次,吸收工匠和学徒240余人。
非遗进课堂,在丰宁第二小学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了解,学校通过技艺传承、学演学唱、编印教材、研学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几年来,培养了600余名掌握剪纸技巧的学生,其中包括一批优秀的剪纸小能手;学校还编印了《走进满族文化》校本课程;自创漆画社团、成立满族舞蹈、满语歌曲社团;编排了大型团体操《八旗雄风》等。
近年来,河北丰宁不断加大非遗传承弘扬力度,将非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考察丰宁非遗传承,促进了丰宁与国际非遗保护理念和实践的接轨,对于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