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协办的2019年度第五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顺利开班。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学锋,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宗更、院长庞彦强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雪芳主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市)的7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研修。
庞彦强院长在致辞中简介了学院作为河北省非遗传播基地和非遗研培院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近年来助力河北省非遗教学、研究及传播,已积极承担省、部级以上戏剧类非遗研培项目6期,直接为河北省传统戏剧和曲艺培训非遗传承人228名。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本次研修工作,将切实增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参加研修的传承人们提供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
赵学锋副厅长介绍了本年度河北省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二是非遗制度体系根基逐渐夯实,三是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深入人心,四是非遗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增效。他强调,参训学员都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各个门类非遗项目最高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弘扬者。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组织主办本次研修班,是热爱、关心非遗传承人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非遗传承人传承能力的重要举措,对河北的非遗保护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胡雁副司长在开班仪式上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参训学员表示欢迎,并对河北省2019年度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他指出,举办研修班的主要目的是沟通联络全国非遗“大家庭”的感情,互相交流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最新情况,同时征求广大一线非遗传承人群的意见建议,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综合能力。研修班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立足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研修交流,进一步厘清非遗保护工作的理念,加强了同行之间的交流互鉴,提高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践能力。
开班仪式结束后,胡雁副司长作了题为“非遗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专题授课,并围绕“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的主题,现场与学员代表座谈研讨。
接下来研修学习,将重点围绕非遗保护的政策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品牌推广与网络营销等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与学员沙龙等形式开展培训。其中,既有理论教学,也有知名企业品牌运营、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经验分享,并组织传承人们赴曲阳县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曲阳石雕园等地交流学习,力图通过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帮助参训学员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非遗保护的机遇挑战、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拓展视野、理清思路,强化信心,更好地投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本期研修班是2019年度第五期非遗国培项目,也是首次在河北省开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预计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3068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轮训,旨在进一步提高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