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备用

冰雪游,冬天里的“一把火”

2019-01-05 作者: 石羚 来源: 访问量:53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8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收入约3300亿元;冰雪旅游进入立项高峰期和建设启动期,同期项目投资达5400亿元。从吉林长白山到内蒙古阿尔山,从河北张家口到新疆乌鲁木齐,冰雪旅游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展亮色和经济支柱,我国冰雪旅游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


  冷资源因何“变身”热产业?从供给侧来看,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中国时间,“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政策落地,冰雪旅游在“三北”地区等传统目的地外多点开花;旅游含金量不断攀高,运动、餐饮、冬捕等个性化服务层出不穷。就需求侧而言,滑雪、冰球“吸粉”无数,抽冰嘎、冰钓也不再神秘,民俗冰雪娱乐空前普及,冰雪运动的中国身影迅速壮大。尤其在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旅游转变的大背景下,冰雪旅游逐渐成为高品质旅游的代表,冰雪不再是南方人的特需、不单是夏日的奢望,兼具观光、休闲等多重功能的冰雪游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完美契合。


  冰雪旅游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切不可盲目“加速”。时下,很多冰雪公园只会造冰雕、冰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能体验、有内涵的产品;一些投资商只顾眼前利益,一哄而上,建设系统规划缺位,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冰雪旅游淡旺季显著,不少地方只能搞“一季游”;叫得响的品牌少,游客扎堆出游现象明显。尤其在去年,网文披露双峰林场“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的宰客风波和企业家控诉亚布力管委会非法侵占土地的事件,让网友发出了“雪乡的‘纯白之路’还要等多久”的质疑。无论是硬件不足,还是软件滞后,归根结底还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


  冰雪有季节性,但服务没有季节性。服务的根本,在于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它不单体现为周到热情的后勤保障,更体现于懂政策的规划开发、懂市场的品牌运营、懂顾客的产品推广……要避免“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窘境,让“看得见的手”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惩戒机制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挖掘多元且优质的旅游产品。如果说冰雪那达慕、冰上龙舟、冰湖捕鱼等丰富多彩的项目是冰雪大菜,那么冰雪+音乐、冰雪+美食、冰雪+民俗就是冰雪套餐,冰雪小镇、冰雪文创、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则是功能完善的冰雪厨房。产品多样,服务“赶趟”,“一次性”的旅客才会成为“下次来”的常客,冰天雪地的“蛋糕”才能不断做大。


  在查干湖,祭湖仪式、头鱼拍卖等活动让现场30万观众体验冬捕乐趣;在牡丹江,观林口雾凇、住萨满村落、踏林海雪原成为主打的冰雪旅游产品;在崇礼,大小不一的冰雪赛事见证着世界级滑雪小镇的崛起……各地发挥特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我国冰雪产业方兴未艾、潜力无穷,但成事在人,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业的规模。那片洁白的雪,如果既能成为南方人的梦寐之所,又能变成北方人的心之安宅,既是孩子的童话世界,又是青年的冒险天堂,它就能换回沉甸甸的真金白银。


  (作者系《人民日报》评论员)


文旅中国客户端原创   责编:吴敏


上一页: 文旅IP开发中的文化自信 下一页: 导游管理新办法如何医治“强制消费”旧疾?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