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村中现存四合楼院、于氏宗祠、清凉阁、观音阁、真武庙、大王庙、古戏台、全神庙以及风格多样的民居建筑,成为北方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建筑精华。
于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谦,性格刚直,为官清廉,他的名作《石灰吟》流传千古。“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一生和他笔下的石灰是何其相似!因清廉而屡受官场排挤,尤其是“土木堡”一战,因未力保沦为人质的明英宗,致使重新回朝登位的明英宗怀恨在心。再加上同僚的诬陷迫害,景泰八年,明英宗编织罪名,把时任兵部尚书的少保于谦下狱,随即斩首,并弃尸街头。于谦家族被抄,家人被充军边疆。其一子为躲避追杀,逃往太行山深处隐居,生有三子一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从此隐逸在太行深山的石头村。据说这就是于谦之长孙于有道的繁衍生息之地,代代相传,至今已经24代了。
走进石头村,只见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幽长的小巷纵横交错,家家相接,户户相连,有深宅大院,高房绣楼;有古庙古阁,亭台戏楼……整个村落规划有序,自成一道迷人的风景。
石头村地势低洼,真的是“不到村口不见村”,可一转角儿,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一一清凉阁便“迎面而来”,石壁石墙,石阶石台,石栏石碑,石洞石龛……错落有致,气宇轩昂,非常震撼。
这座清凉阁,是三层楼阁。据传是于谦后人于喜春一人所建。令人奇特的是整个楼阁不打根基,不填辅料,以天然岩石为基础,旱地拔起,石料不经雕琢,只根据形状垒砌而成,似券非券、似塔非塔。三层清凉阁,盘根错节、粗狂奔放、古拙质朴。虽遭遇岁月腐蚀与消磨,依然岿然不动,愈显沧桑厚重,成为于家石头村标志性建筑。
据说,清凉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时25年之久。万余斤重的巨石,就地全砌,凭一人之力,着实令人惊讶。清凉亭拱门处,有两块凸出的石头,传说当年垒砌阁楼时,有个好事之人看这块石头凸出不平,就用木棍支撑了一下,本意是好的,没想到把正在忙碌的于喜春的手臂挤破了,血滴落下来,渗进石头里,从此雨水冲刷不去,不久于喜春因为破伤风去世了,只留下建到二层的石阁,后人便在大量石块中辅以少量砖木,混建而成第三层,也就建成了今天看到的三层石阁。
于家村现存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000多米,石头用具2000多件,在村口还建有石头博物馆。漫步在村中,放眼皆是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街石巷、石桥石栏、还有一面面石墙,一道道石坝……让人读到,这是一部用石头书写的村落史诗,也是在用石头抒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与传奇,也不愧为是真正的“石头艺术博物馆”。
五百多年岁月悠悠,历经春风秋月,见证岁月沧桑。于家后人在于谦精神的感召下,在这里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满山石头垒砌自己的家园,用一颗颗豆大的汗水滴落在每块石头上,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
抚摸着厚厚石墙,行走在石头街巷,依次寻访于谦纪念馆、古戏楼、古井、观音阁、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绵延的石墙灰瓦、精致飞檐斗拱,令人肃然起敬、赞叹称奇,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构建着古村落的精致与朴拙,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过往烟云。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