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戏曲

秀外慧中传奇女 梆子名旦天籁音

2019-02-03 作者: 李 春 来源: 访问量:166

——祝贺具有传奇色彩的河北梆子名家赵文慧荣获“十大名旦”


燕赵高腔,名震全国;大美愿景,谁与争锋?《谁与争锋——京津冀河北梆子名旦大会》,立足文化传承,助力梆子艺术重振雄风,打出了河北本土的又一张文化名片。河北梆子名旦唱响京津冀,《谁与争锋》再造梨园盛事。京津冀16位河北梆子一线的旦角名家首次集结一台,将自己毕生所学和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用优美的唱腔、服饰和戏曲境界重振梆子声腔,再塑梆子辉煌。节目的播出秉承两个目的:一是展示河北梆子名旦的心路情怀;二是普及河北梆子的知识,节目不仅仅限于河北梆子本身,希望通过节目让更多的人喜欢看河北梆子、爱上河北梆子、学习河北梆子。


《谁与争锋——京津冀河北梆子名旦大会》首次将京津冀16位河北梆子一线旦角名家汇聚一堂,开辟了单个剧种、同一行当名家荟萃的先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王洪玲,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金玉芳、杨丽萍、赵靖、刘红雁、冯卫、张翠香,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韩建华、范丽丽、王艺诺、周桂娟、赵文慧,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院的刘莉沙、李夕果,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刘文静,沧州市河北梆子剧团的门桂英等纷纷集结而来。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王洪玲、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杨丽萍 河北梆子剧院赵文慧等获得河北梆子十大名旦。


  在河北梆子演员中,赵文慧更富有传奇色彩。她,年仅11岁即考入丰宁河北梆子剧团!堪称戏曲小天才。几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北艺校录取!

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分配到省京剧院,这一去,就是十五年!十五年与河北梆子失之交臂。


没想到,在一次晚会上因一首河北民歌,被河北梆子剧院相中,又回归她最早的轨道!回到她热爱的河北梆子。命运多舛啊!


仅仅过了五年,又因政策退休!


但河北梆子永远是她的最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不仅“退而不休”,始终没有离开舞台,而且比以前更忙、任务更重,在省内外的文化活动中经常看到她的倩影,每次都少不了她的拿手好戏《大登殿》。


赵文慧扮相俊美台风优雅,嗓音既清脆高亢又甜美柔润,表演细腻传神、节奏明快、酣畅淋漓,既委婉动人温文尔雅又荡气回肠激荡人心美不胜收,常常掀起一个个高潮。


她为人谦和、爽朗热情,很有气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带到哪里。虽为知名度很高的实力派国家一级演员,但她淡泊名利、热心公益,对省内外的文化活动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摆架子,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她经常应邀下乡村、奔山区、进老区、进社区、进部队,送文化送服务送温暖,演唱河北梆子、京剧,热心普及省萃、国粹,有时在农村老区演出条件差、有时由于组织不到位、不够演出条件,有的音响效果太差、甚至没有音响,有的演员往往知难而退,“怯演、罢演”。但赵文慧有一颗为老百姓唱戏唱好戏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加之功底深厚,能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迎难而上,迅速调整状态、立即进入角色,一句清脆高昂的河北梆子“金牌调来银牌宣”,立刻语惊四座震动全场抓住观众,把观众带入到剧情,静下心来欣赏那美不胜收的梆子艺术。赵文慧也被大家赞为:“弯腰接地气、昂首扬正气的老百姓喜欢的人民艺术家”。


 我们应该为省萃——河北梆子的弘扬光大  奔走呼号。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省萃市萃,如川剧、鲁剧、晋剧豫剧。唯独作为九州之首得冀州、作为七千年历史且滋养两个直辖市的的河北省没有“冀剧”。 岂非咄咄怪事。其实,荡气回肠激情高昂的河北梆子就是冀剧。但一直没叫起来  ,这是极大的缺憾。现在唯一的河北梆子剧院也变成动漫传奇了,可叹可悲。弘扬省萃弘扬河北梆子艺术,我们需要更多的十大名旦、需要更多的赵文慧这样的演员和他们的师生们、同伴们的和广大票友的共同努力。


1.png

(国家一级演员赵文慧精彩演出)


2.png

(河北梆子十大名旦——河北梆子名家赵文慧现场接受采访)


 

3.png

(赵文慧传奇的经历引得河北戏曲形象大使、著名编导策划主持白燕升感慨万千)


4.png

(赵文慧扮演现代戏《龙江颂》江水英)


5.png

(赵文慧扮演《洪湖赤卫队》韩英)


6.png

 (河北梆子十大名旦诞生)


7.jpg


8.png

(每年的省城文化界的联谊会都翘首以待赵文慧演唱的的河北梆子)


9.png

(赵文慧与京剧名家李敏杰桑志明、歌唱家封静华、专家陈步峰深入企业、老区慰问演出)

 

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中,包括河北梆子在内的戏曲艺术,毫无疑问地是处于边缘化的非主流地位。这种边缘化的处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戏曲从业人员的处境。同为演员,打开电视,为各种商品代言的,清一色的都是影视明星;演艺圈的富豪榜上,也从来难觅戏曲演员的芳踪。金钱当然不是衡量艺术高低的标尺,但它却是市场价值的直观体现。


 而在戏曲界中,苦乐又有不均。如果说京剧还能因为“国剧”的地位受到更多的注意与关照,昆曲还因为其在文学与文化史的地位而受到特殊的重视与尊崇,那么像河北梆子这样的地方剧种就真的是处境尴尬了。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各种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河北梆子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主要观众集中于消费能力不强的中老年人群。市场萎缩,而又无法得到像昆曲、京剧那样的力度的政府支持,则剧团锐减、演员流失、后继乏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出现的状况。这样的状况再延续下去,则逐渐凋零乃至无疾而终,似乎就是河北梆子所面临的最后归宿。


其实也不然,河北梆子完全能够振兴。


这并非痴人说梦,因为历史上,因为一个契机而复兴一个剧种的事情是发生过的。这就是当年的昆曲。昆曲在明清三百年的兴盛之后,一度也在花部的冲击下七零八落。194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除“国风新型苏剧团”及“半付昆班”竭力延续昆曲艺术生命之外,已没有一个职业性表演团体,老艺人有的回家务农,有的摆摊糊口。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靠着一部《十五贯》,它不但活了过来,而且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河北梆子也有这样复兴的可能性。一是河北梆子有其本身无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它高亢豪迈、悲凉激越,兼具声腔美、服装美和意境美,是最能代表燕赵慷慨悲歌之气的戏曲样式。二是虽然如今河北梆子存在着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等问题,但仍然还有一批功底扎实的梆子演员。这两点就决定了,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运用合适的形式,让观众、政府相关部门注意到河北梆子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河北梆子就还有生存乃至振兴的机会。 

 

10.png

((文化部刘毓芳书记、路继舜主席、陈步峰教授点赞蒲剧《西厢记》的精湛演技和创新贡献:“县城剧团、国家水平;赏心悦目清新震撼,愉悦身心流连忘返”。左起:张生扮演者、中国红梅金奖、杏花奖获得者、团长郭安存,国家一级演员、山西剧协副主席、蒲剧皇后、运城蒲剧团长武俊英,莺莺扮演者杏花奖获得者张瑾,红娘扮演者、17岁的全国小梅花奖获得者黄泽玉))


  2017年,我与原省文化厅长李九元、石家庄市原文化局长、文联主席路继舜、全国十佳维权卫士孙常军等到山西永济考察交流,每天晚上的特殊待遇是几个小时呆在剧场静下心来欣赏古老的蒲剧、眉户和道情等戏曲艺术。蒲剧是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山西四大梆子之首、梆子戏鼻祖。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蒲剧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画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蒲剧唱起来字正腔圆,高亢激烈,引人入胜,是中国戏曲的一大瑰宝。而蒲剧是河北梆子的源头,河北梆子则是由蒲剧引发而来。


我们当时有五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县城竟有如此气派的现代化的大剧院、没想到2千人的大剧场场场爆满,没想到永济蒲剧团演出任务十分繁重,经营十分红火,戏曲人才比比皆是薪火相传,没想到传统戏曲在这里仍然风生水起势头不减,没想到在一个欠发达地区、一个县级市的文化氛围这么浓厚,“票友”的队伍如此庞大。


由此看来,事在人为,只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只要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我们完全能够振兴河北梆子“冀剧”,打造文化强省,更好地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质。(作者陈步峰系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


小贴士:“碧虚记忆、服务文化采风团”是中国服务文化网(创建于2003年的中国服务文化网是专注于传播分享服务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和交流展示点评创建文化型服务型幸福型企业典范经验的平台)与北京碧虚文化公司联袂打造的服务文化品牌,是一项辐射全国的文化公益活动。多部高清晰摄像机、几十人的创作团队,现场采风对话实况采访考察录播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初心与感悟,并从服务文化与工匠精神的视角挖掘点评传播提升企业的文化亮点创新贡献。已经先后总结点评传播了海尔集团、交运集团、中国全聚德集团、日出东方太阳雨、苏州德胜洋楼、苏州固得电子、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广东蒙娜丽莎、TCL电子集团、四川置信集团、金凤扒鸡、臧诺制药、百年巧匠、河北美院、新龙科技等80余家企业的创业创新经验和倡导践行“民艺重生”的孙铮、刘葫芦、刘现辉、李爱军、尹剑情、周淑英(全国人大代表)、高少萍(创造“剪纸外交”的南国神剪)、红薯大王贾拴成、福建电气专家黄景图等民间艺人的工匠风范,通过多媒体和图书馆系统持续的跟踪宣传,同时还有纸质媒体《太行风韵》《服务文化采风》特刊向全国相关单位赠送,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采风团还多次应邀为中国企业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服务高峰论坛、中国工匠文化高峰论坛、中国物业管理高峰论坛等助力添彩。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骊龙园2号楼1单元102 ,010-58851032,18600653009。13081124265,共享网站:中国服务文化网、北京碧虚网


上一页: 纪念京剧名家奚延宏传承奚派艺术专场演出将在石家庄举行 下一页: 河北梆子《李保国》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