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博物馆

河北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将重现燕国风貌

2017-12-08 作者: 李秋云 李玉曼 来源: 访问量:140

近日,历经8个月建设、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河北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500多件文物将与公众见面,其中战国时期的瓦当、燕国宫门构件等展品重现了燕国文化,来自京津冀的数百名文物专家和爱好者参加了开馆仪式。

博物馆建设从2012年开始谋划,经过馆舍选择、规划编制、大纲撰写、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自201610月开始展陈施工,历经8个月建设完成。该馆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线500多米,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套),其中仿制文物9件(套)。陈列以“易水长歌”为主题,采用实物、围板、雕塑、场景复原等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按照易县文化脉络分为先民足迹、燕都风范、郡县之制、雄关福地、气壮山河、追寻梦想、易州流风、易州遗珍等8个展区。还设置有序厅、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

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举世罕见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复制品。这是1966年在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原件保存在河北博物院,上海世博会上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朋友们展示。在墙上,排列整齐的战国燕国瓦当古朴而精美。这些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滴水作用,呈半圆形,上面有印模印的装饰花纹。


此外,记者在二楼看到一尊与真人大小相当的复制罗汉像。这组罗汉组像人物容貌逼真,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塑像手法高超,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上世纪初被列强盗运出境,盗运过程中一些罗汉像不幸摔碎。迄今为止存世的仅有10尊,分别收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顶级博物馆,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称,河北素以燕赵为名,燕文化是河北文化最重要的DNA之一。易县范围内分布着燕下都遗址等多处历史遗存,这次博物馆展示出了不少燕下都的文物发现,对喜爱燕国文化的人非常有吸引力。

据悉,易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目前,当地有各类文化遗存300多处。

上一页: 河北博物院获无偿捐赠两件北朝墓志 下一页: 遵化旺年鸿红木文化博物馆打造产业标杆与文化名片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